以上的内容出自美国学者特里西娅.詹金斯的《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中央情报局如何塑造电影和电视》一书,该书中文版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情局历史学家们否认中情局在电影和电视里的负面形象有任何历史依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公众最为关心的中情局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便是暗杀人,即便它的公共事务官员经常表示中情局不参与‘潮湿’工作(‘wet’Work )…….然而,中情局企图暗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锐智号》老姜根据该书及其他文献提供的资料,向读者复述一下美国的来龙去脉及与影视圈的纠葛:
在詹姆斯.索罗维基所著的《群体的智慧》一书中,作者提到:“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中央情报局宣告成立。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华纳所强调的那样,该法案的目标是‘实现指挥一体化和情报一体化原则’。内部分裂和各部门各行其是使得美国极易受到突然袭击的重创,而集中化和一体化却可以确保美国未来的安全。”
美国中央情报局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情报处、管理处、行动处、科技处。情报技术人员多具有较高学历、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该机构的组织、人员、经费和活动严格保密,即使国会也不能过问。
中情局企图暗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因为危地马拉总统雅各布.雅本兹的经济改革项目,中情局发起了一项反对他的运动。据机密备忘录显示,早在1952年2月,中情局就开始形成报告,上面列出了将通过在危地马拉的执行行动而被清除的几类人,其中A级名单上总共包含了58个将被暗杀的名字。
《锐智号》老姜 查阅了美国学者理查德.H.伊默曼所著的《中央情报局在危地马拉:外交干涉政策》(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到:“一旦接到来自白宫前进的命令,中央情报局很快就开始为推翻雅本兹做准备。计划的代号命名为普布瑟克赛斯计划,行动的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帕洛卡——迈阿密市郊的一个小村子。干涉的花费预计在500万到700万美元之间,需要100名左右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合同人员。中央情报局还招募了许多新人员提供服务,大部分是雇佣兵,主要来自危地马拉和其他中美洲邻国,尤其是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巴拿马。”
20世纪70年代的教会委员会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中情局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刚果的帕特里斯.卢蒙巴、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越南的吴庭艳兄弟以及智利的吉尼.雷内. 施耐德的暗杀企图。
基于这些历史,好莱坞采用了许多涉及中情局暗杀的情节,这些情节出现在《决战星球》(1973年)、《秃鹰72小时》(1975年)、《暗杀指令》(1981年)、《周末大行动》(1983年)、《刺杀肯尼》(1991年)、《火线狙击》(1993年)、《谍影重重三部曲》(2000年代)、《危险心灵的自白》(2002年)、《辛瑞纳》(2005年)以及《特工风云》(2006年)等诸多影片中。甚至像《费米.方丹:中情局的宝贝杀手》(1994年)等B级片也采用了这类概念化的模式。
“这种娱乐的概念化模式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不是中情局暗杀人,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兰利((美国中情局总部所在地))暗杀无辜者、杀害其他仅仅因为持对立的意识形态或者妨碍中情局的人的恐惧,以及对这些暗杀损害美国道德尊严的恐惧。”美国学者特里西娅.詹金斯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