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倭寇最后一战:他和战友把鬼子撞下山岗,击碎对方的眼
2020-08-15 15:09:06
  • 0
  • 0
  • 0

“正在拼刺刀的战友借力使力,把枪托旋转过去,一下子砸进对面鬼子的眼窝里,破碎的眼珠子一下子喷了出来。”

2020年4月21日,笔者老姜因陪护老父住院,在荣成市人民医院的一个三人普通病房里,遇到了97岁的抗战老兵颜景桥。他向笔者讲述了1945年8月,他参加的解放烟台时的对倭寇最后一战。

左臂带有战伤后遗症(疑似嵌有弹片)、目前心脏有些问题、听力稍差的他,在病床上闭目静坐时,透着青铜雕像似的沉稳,而当提起战火燃烧的岁月,暮年老英雄脸颊泛红,眼睛中闪烁着朝气。

对倭寇最后一战:他和战友把鬼子撞下山岗,击碎对方的眼

图注:抗战老英雄颜景桥,摄于荣成市人民医院

十七岁就成为游击队员

颜景桥,荣成俚岛颜家村人,生于1924年11月。

1941年,17岁的他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游击队员,开始掐倭寇的电话线,半夜里到据点周围打土枪,或用来装火油(当时用来照明用)的铁皮箱里放上鞭炮,来袭扰敌人。他甚至学了几句对敌攻心的日语。(近80年后,老人家还记得那几句日语,并说给了笔者听。)

1942年11月,颜景桥跟着游击队,经历了空前惨烈的、那场倭寇对包括荣成在内的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拉网合围大扫荡”。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这次扫荡概述如下:

当时,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从北平飞抵烟台,组织了两万多人,组织了这次大扫荡:地面上,调动军车500多辆,大炮无数,骑兵一批;在海上,组织了舰艇6艘,汽艇26艘;空中,有飞机10架巡视。他们实行了海、陆、空同时出动的立体战术,从南海边至北海边,平行推进,日行10公里。晚上,他们百步一火堆,十步一岗哨,在重点地方布上挂有铃铛的铁丝网。

颜景桥他们反复穿越数道火网封锁线,经历了生死考验。“战死是必然的,活着是偶然的。”他后来这样介绍自己当年上战场时的心理预期。

1945年农历一月,颜景桥成为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隶属于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十五团。当时,十三、十四团是主力团,是运动战、攻坚战的主力,“他们是硬团,成立得早,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也多。”老人家后来回忆。十五团是后来成立的,是由原来的一些区小队和县独立营组成,战斗力还在生成中,因此经常担任伏击、袭扰等辅助性攻击任务。

当年条件艰苦,战士们衣服里的虱子成堆,为了除掉它们,他们想出了将棉衣放在碾子下碾压的办法。

八路军的装备也不如倭寇,远距离交火是要吃亏的,靠近了拼刺刀,以铁血对冷血,一命换一命。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得了对等消耗,甚至不对等消耗。但这不是说倭寇刺杀技术不行,他们训练严格,技术精湛,而且士兵配有帆布防护带来防护腹部。早年的倭寇甚至像狗一样戴着皮项圈,因为当时中国军人很多用大刀,最著名的是喜峰口一仗,砍得倭寇头颅纷飞。倭寇认为,身首分家,魂便回不了老家了,所以便戴上了皮项圈。倭寇的身高虽普遍矮小,但许多家伙长得粗壮结实,肌肉发达,无论是突刺还是格挡,都训练有素。而且,倭寇新兵往往会通过对平民、战俘进行活人刺杀来练胆,练手。所以通过拼刺刀撩倒倭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对冷血的倭寇,颜景桥和战友们苦练刺杀技术,决心以铁血对冷血。

风雨夜,投出地雷炸地堡

1945年四月的一天,颜景桥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一次夜袭任务。

事情发生在胶东海阳县的一个村庄外,倭寇准备在这里修建碉堡。在碉堡修建前,他们为了守备需要,先在地上布上地堡,就是挖洞后,上面盖上从老百姓家里抢来的门板。

获知这个情报后,该团派出了包括颜景桥在内的七名战士,在一位当地老乡的引导下,准备夜袭敌人。

“我们找个风雨天行动,也巧,那天雨不太大,风也有。我们轻装出发。”老人家回忆。

说是轻装,颜景桥他们其实人捧一颗铁西瓜——地雷,弦系在腰带上。

到了目的地,由于是风雨天,敌人都躲在地堡里。风声也掩盖住了颜景桥他们可能发出的轻微响声,他们分散开,在七个地堡前站好,然后,待领头的一声哨响,他们几乎同时拉弦、抛雷,然后撒腿就跑,一气呵成。他们身后随即传来了一阵阵的轰隆声和鬼哭狼嚎。

“我们完成了任务,不集合,分别跑,跑到提前说好的一个十里外的村子再集合。”老人家回忆。

在牟平城外,颜景桥还参与了一场伏击鬼子运输队的战斗。

“当时,我们选好一个伏击点后,就埋伏好。等着指挥员下命令,命令会一个战士一个战士地传下去:‘准备战斗。’”老人家回忆。

在伏击圈的末端,一个身强力壮的战士,会在倭寇的第一辆车驶近时,将当地农民耙地用的钉齿铁耙子,抛到路面上。当时的马路很窄,汽车无从躲避,冲上去就会爆胎卡住。后面三四辆也就撞做一团了。

这时,颜景桥他们就开枪,掷手榴弹,然后就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收拾残余倭寇。

“我们速战速决,然后给汽车放上一把火,带上战利品就离开了战场。”

随着十五团成长为主力团,颜景桥也成为一名敢于和倭寇正面拼刺刀的铁血英雄,很快他将和他的战友们迎来了对倭寇的最后一战。

硬碰硬,刺刀见红

1945年8月的一天,中国军队向盘踞在烟台的倭寇展开大反攻,部队准备攻克迟家、黄务、宫家岛和上夼南山等敌人的重要据点,从而形成对烟台市区的严密包围。

颜景桥所在的部队就负责攻克上夼南山这个据点,攻击前夜,他们在一个苹果园里宿营,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早已经过战火和生死历练的他说:“当了兵,就不要怕死!为国家死了也光荣!”

第二天,当他们带着攻坚用的梯子、炸药包扑向敌人的据点时,忽然得到情报:倭寇已弃据点,直奔附近一个山岗,想抢占制高点,以破中国军队对烟台市的围攻态势。颜景桥所在的部队迅速变阵,扔下梯子、炸药包,也直扑高地,并先敌一步占领山头。

倭寇调动轻重机枪,向山上狂扫。此战,双方兵力相当,都在100人左右,对方火力占有明显优势,颜景桥他们则单薄很多,“每人一枝步枪,20发子弹,八柄手榴弹。”

不过颜景桥和战友们占有地利优势,在倭寇疯狂扫射时,他们伏在山坡后侧。当敌人进入30米左右的距离时,颜景桥他们迅速用子弹和手榴弹织成了一道死亡弹幕,“瞄着鬼子人多的地方开火,打不着这个,也可能打着那个。接着甩手榴弹,我拉开弦,抛出两枚。”

中国军人随后旋风般地向下冲向对方,和对方拼起了刺刀。

拼刺刀是很残酷的,这不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杀技术,而且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可不是隔着山头放枪,而是直接面对对手的眼神、体味、喘息,敌人、战友的尸体可能瞬间便会在你的面前倒下,流满地的肠子充斥你的眼,血腥味充溢你鼻孔,怒吼、惨叫、呻咽塞满你的耳朵。

在拼杀中,颜景桥的一个战友的刺刀和对方拼在了一起,“鬼子想往这边压,压下去好刺我方;我方想往那边压,压下去好刺对方。”双方较劲一会儿,颜景桥的战友干脆不压了,借势,旋转枪托,一下子砸进对方的眼窝里,破碎的眼珠子一下子喷了出来。倭寇一萎,这个战友猛地补上一刀,“刺刀见了红!”

倭寇招架不住,开始后撤。中方指挥官高喊:“回防,回防!”他是提防战线拉开后,后面的倭寇会发挥火力优势,用机枪射杀中方散开的士兵。

正在和对手纠缠的颜景桥的另一位战友,杀得性起,把刺刀枪掷向逃跑的对手,“噗哧”一声,“刺刀一下子插进对方脊梁杆子上”。他跑下去,拔出枪来,迅速返回阵地。战后,他和前面所提的击碎倭寇之眼的那名战士一起候选为战斗模范。大家评议:击碎倭寇之眼的战士,体现了勇敢和随机应变,因为这枪托击敌的一招是平时在操场上训练时所没练过的,但他出神入化,一招毙敌,应该评为战斗模范;以枪掷敌的战士战绩可嘉,但在枪支极其宝贵的当时,枪抛出去,戳不中对方,有可能会被敌人抢走,此举有些“机会主义”色彩,因此他没评上战斗模范。

回过头来,接着讲后续的战斗。

果然如中方指挥官所料,敌酋收容败兵后,倭寇又开始了一轮火力扫射。紧接着,敌酋在后方高举指挥刀督战,驱使士兵发起第二次冲锋。颜景桥他们又是一顿手榴弹砸下去,炸得对方鬼哭狼嚎,再次败北。

大结局:解放烟台

战斗停下来之后,从高度紧张状态下稍稍恢复的颜景桥顿时觉得干渴难当。

此前急行军穿过苹果园时,曾有两个苹果被他一度揣在兜里,那是两个没长好的、掉在地上的的次品。八路军军纪甚严,战士们绝不会从老乡的树上摘苹果。颜景桥当时从地上捡了这两个,装进兜里,刚挪步,就想到:“如果此战活下来,捡老乡的苹果是违反纪律的,会受处分的。”于是他又把那两个苹果掏出来,放回地面。

有战友被派回果园里的水池里,取来仍游弋着小虫子的浑水,仍在守阵地的颜景桥喝了一点,缓过劲来。

前方情报传来,倭寇已放弃占领高地的企图,退回到烟台市里。颜景桥所在的部队,迅速进击,与兄弟部队开始合围城市。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当时的整个战局走向,这里复述一下最后的大结局:

八路军向烟台市区发起了总攻,突击队连续用炸药炸毁敌人的碉堡,保证部队迅速插向敌人的核心阵地毓璜顶。市内1000多名工人发动起义,占领和控制了发电厂、汽车站等要害部门,切断敌人的通讯线路,配合己方军队的正面进攻。最后中国军队击垮了倭寇,解放了烟台市,凯旋进城。

“那时候,想的就是打跑鬼子,然后回家种地,睡个没虱子咬的囫囵觉。”70多年后的一天,坐在病床的老英雄对本文的作者这样讲,讲到这里,神情原本硬朗的他眼中流露出一种柔情,那种当年烽火硝烟里向往宁静家乡的柔情。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